有用的知識:葡萄酒
vs:圖片來源網絡
什么是葡萄酒?
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International Office of Vine and Wine ,簡稱OIV)1996年的規定,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鮮葡萄果實或葡萄汁經完全或部分酒精發酵后獲得的飲品,其酒精度不能低于8.5%abv。
根據這個定義可知:葡萄酒的釀造原料一定要是葡萄果實或葡萄汁,并且酒液是通過完全或部分酒精發酵將糖分轉化為二氧化碳和酒精釀成的。因此,使用葡萄汁、色素和酒精勾兌而成的都不是葡萄酒。
vs:圖片來源網絡
而紅葡萄酒、小甜水阿斯蒂(Asti)和香檳(Champagne)等都是以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過部分或完全酒精發酵釀造出來的葡萄酒;波特(Port)和雪莉(Sherry)等加強酒,雖然在釀造時添加了一定比例的蒸餾烈酒(通常是白蘭地)來強化酒精度,但也還是屬于葡萄酒的范疇。
此外,酒精度不能低于 8.5%abv只是“一般”規定,實際上葡萄酒的酒精含量達到葡萄酒產地的法規要求就可以了。
葡萄酒的科普
1、雪莉酒:產于西班牙,用曬干的葡萄釀制,在釀造的過程中加入白蘭地,并裝于像木桶中,暴曬三個月后,冷凍儲存。這種特殊的釀制方式,使雪莉酒有種特殊的風味,不僅酒精度高,且口味也偏甜。
2、波特酒:產于葡萄牙,在葡萄汁未完全發酵時就加入了高溫酒精,使葡萄汁停止了發酵;因此酒液中的糖分被保留了下來,保留了甜度。
3、加度酒:稱加烈酒或加強型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加入酒精,終止酵母的運作,使酒精含量提高到15-22度,同時也保留了較高的糖分。
葡萄酒如何分類?
葡萄酒的種類很多,今天我們主要從葡萄酒的顏色、二氧化碳含量和糖分含量進行分類。
顏色
按顏色劃分,主要有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葡萄酒液顏色上的差別,主要取決于葡萄品種和葡萄是否帶皮發酵。
紅葡萄酒是由紅葡萄品種帶皮發酵而來,常見的顏色有紫紅色、寶石紅和石榴紅。白葡萄酒則是由白葡萄品種或紅葡萄品種不帶皮發酵而成,常見的顏色是檸檬黃色和金黃色。而桃紅葡萄酒則是經過直接壓榨法、短時間浸漬法或混合法等方法釀造而來,顏色一般比紅葡萄酒淺,通常呈粉紅色和三文魚色。
vs:圖片來源網絡
二氧化碳的含量
根據葡萄酒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我們又可以把葡萄酒分為兩類:靜止酒(Still Wine)和起泡酒(Sparkling Wine)
vs:圖片來源網絡
一般倒入杯中不會出現氣泡或僅出現少量氣泡,酒液中所含的二氧化碳的壓力低于0.05MPa的葡萄酒為靜止葡萄酒;
如果倒入杯中后便有大量細密的氣泡涌出,二氧化碳壓力大于或等于0.05MPa的為起泡葡萄酒,例:法國的香檳、西班牙的卡瓦以及意大利的阿斯蒂等。
葡萄酒的科普
1、靜態酒:指在發酵過程中放走產生的二氧化碳,從而得到的葡萄酒。日常飲用的葡萄酒大部分是靜態葡萄酒。
2、起泡酒:在釀制過程中保留了發酵時的二氧化碳,有紅、白、粉紅色三種。香檳是氣泡酒的典型。
糖分含量
根據葡萄酒中糖分含量的不同,可以把葡萄酒分為干型和甜型,在這兩者之間還有半干型和半甜型。
• 干型:含糖量0~4g/L,你感覺不到甜味,但不代表完全無糖,想要做到完全0含糖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半干型:含糖量4~12g/L,你可以嘗到甜味但是不膩。
• 半甜型:含糖量12~45g/L,甜度跟常見的飲料差不多。
• 甜型:含糖量高于45g/L,上不封頂,甚至可以達到止咳糖漿的甜度。
vs:圖片來源網絡
紅酒是度數越高越好嗎?
紅酒的酒精度數并不是越高越好。單獨強調紅酒的酒精度數,容易忽視掉“平衡”的因素。酒精度數要與紅酒的其他元素互相搭配和諧才能算得上優質的葡萄酒。一般來說,高酒精濃度的紅酒,口感也比較濃郁。
酒精度可以作為選擇葡萄酒的其中一個指標,但不能完全體現酒的質量:首先不同類型的酒,酒精度不一樣;其次不同產區的酒,由于氣候不同,甚至同產區年份不同,酒精度也不一樣,例如,澳大利亞整體酒精度就是要比法國高,因為平均氣溫偏高,葡萄成熟度更高。
因此,酒精度需要結合產地、年份去辨別,在同產區、同年份、同等級的兩款酒里,您可以選擇酒精度偏高的那一款,但是如果前三項指標有任何一項不一致,都不能單憑酒精度進行評判。
vs:圖片來源網絡
葡萄酒的保質期
葡萄酒沒有保質期說法,哪怕寫了保質期,也不代表在保質期內的酒一定沒有壞、過了10年保質期的酒也有可能才成為驚世佳釀。所以我們以另外一個名詞表達葡萄酒的年齡——“適飲期”。
vs:圖片來源網絡
葡萄酒中藏著大學問,只有了解更多方面的資訊才能準確地評判酒款。不過小編認為,再嚴謹的理論也不如親身品鑒來得直觀,品鑒美酒,請關注“本義美酒”;喝本義美酒,交天下朋友!
以人為本,義聚生輝!廣州本義酒業股份有限公司。